江西一鸣教育

教师证面试高分特训

2012-04-24 14:23  975次

  • 课程价格:请电话咨询
  • 开课时间:滚动开班
  • 上课地点:请咨询客服
  • 乘车路线:5、10、11、12、28、202、208、209、245

如遇无效、虚假、诈骗课程,请立即举报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见面交易,切勿提前支付任何费用举报

课程详情
作者:一鸣考试网 *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说课稿 【应试者作答摘录】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隐私和隐私权”,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 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 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 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风波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案例导入)让学生看完案例后,老师提问: (1)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丽、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2)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归纳导入:人人有隐私,人人享有隐私权。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 (1)什么是隐私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引导学生对P46页的材料进行阅读,对小红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初步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 “隐私”两个字做一个解释,学生回答:“隐”是隐藏,不为人所知或不欲为人所知的意思。“私”是与公无关,是个人之事。对此,我还举了两个例子:*,甲在偷东西,被乙发现,乙报警,甲被抓获。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第二,甲父母离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扬,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隐私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并说明“私”是隐私中的前提条件,决定了隐私的范围。 ③在讲解“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得出隐私的正确含义与内容,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隐私的内涵。 (2)对于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看到、听到、了解到和体验过的事例,谈谈如果这些行为不受保护会怎样,保护这些行为有何好处,引出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讨论式和情境式两种教学方式。 ①通过“报社侵权案”引出隐私权的含义。 ②通过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了解合法搜查的条件,说明隐私权首先是指个人生活的安宁权,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银行、邮局一米线的设定”有何作用?对你有何启发?引出隐私权还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 ④通过对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领导检查下属信件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从而过渡到下一课的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要求:学生对着板书自己梳理一遍,谈谈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4.板书 板书要讲究直观、系统、简洁明了并突出重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本课的板书: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1.隐私的含义 “隐”,不为人所知或不愿为人所知的。 “私”,与公无关,私人之事。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2)私人信息的保密权 (3)私人通信的秘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4.不得滥用隐私权 5.课外作业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调查身边发生的关于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例及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制作一份相关内容的板报。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该说课稿总体能体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不仅注重知识目标,而且重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能够体现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整合。课堂导入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法方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灵活,并具有开放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加入了说板书设计和作业,使说课更为完整。但在学法与教法的分析中,稍显单薄与不足。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说课的说理性,渗透更多的课程理念,加入更多的弹性设计,使说课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得到体现。 选择一鸣,选择成功!
相关课程
在线预约报名
  • 报名课程 :
    教师证面试高分特训
  • 报名学校 :
    江西一鸣教育
  • 学生姓名 :
    电话号码 :
    联系地址 :
    情况说明 :
    验  证  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