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外国人聚积比较多的有三里屯、望京、王府井、雅秀市场、南锣鼓巷、后海等等。北京还是有很多外国人常驻的,尤其一些旅游景点区。
三里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西部。东起三里屯路,西至新东路,北邻无轨电车二厂,南抵工人体育场北路,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明、清时属顺天府大兴县。作为地片名,泛指左家庄、朝外大街、呼家楼、麦子店合围地域。1962年在地域内建北使馆区,20世纪60~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
地域内有10条纵向、12条横向街巷。新东路和工人体育场东路为首都原迎宾路的一部分。工人体育场北路东段西侧和西段北侧商业、服务业网点密布,三里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主要场所之一。区域内有塔园外交人员公寓、燕莎友谊商城、外汇免税商店、*国际商店、三点三服饰大厦等单位。工人体育场北路东段两侧建有城市宾馆、兆龙饭店、麒麟大厦等。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美术馆,全长约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2012年9月,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王府井大街5年内将扩容40%。
望京位于北京东北四环、京密路、东北五环以及京承高速四条主干道交叉形成的区域内。西是大屯,南是798艺术区,北是来广营,东是环铁。街道内有亚洲*的家具商场宜家家居、双叶家居和各种大型连锁商场,如新世界百货、家乐福、沃尔玛、华联。
望京街道学校有北京中医药*、中央美术、北京青年政治、伊顿慧智双语幼儿园、花家地实验*、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北京80中、陈经伦中学分校、94中、首师大附中等。望京街道的医疗机构包括:*中医科望京医院、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望京西园四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有常住人口约30万人,其中,日韩籍人士占有很大比例。
根据*规划,望京将建成超大规划的街道,总规划占地16平方公里,总居住人口将达到50-60万人,相当于一个标准的中等城市。现已划出部分地段成立东湖街道,望京街道现辖区10.36平方公里。
北京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之一,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与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
人们来这里只为了在这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后海是老北京久负盛名的消暑、游玩场所。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随处散发着爆肚、卤煮、灌肠的味道,流窜着诱人的豆汁酸。
中医学专业院校排名高到低分别为北京中医药*、上海中医药*、广州中医药*、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重点*,由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有和平街、望京和良乡3个校区,占地面积108.30万平方米;下设13个教学单位,开设16个本科专业;有3家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8所教学医院;有教职工6184人,专任教师1727人。
上海中医药*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学校占地500余亩;设有15个二级,开设3个一级*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3个二级*及6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本科专业。
广州中医药*位于广州市,是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人民*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单位、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有*城和三元里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5亩;设有15个二级、18个独立科研机构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设有2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530人,全日制学生19427人,其中本科生12240人、研究生5991人,港澳台842,外国留学生354人。
南京中医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江苏省人民*与*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建设高校,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学校拥有仙林、汉中门、泰州三个校区;设有9个及*、二、三临床医等教学机构,拥有15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药企,开设本科专业37个;拥有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北京中医药*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的*重点*,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北京中医药*始建于 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1996年,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2011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0年,荣获“*文明校园”。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 6032人,专任教师1611人,其中具有高级者占60.34%。学校有“*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6人,并拥有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丰厚的*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将“以文化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166人,其中研究生5683人,本科生8894人。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38人,继续教育学生295人,网络教育学生32466人。,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药事管理、护理学、英语、法学、生物工程、中西医临床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医骨伤科学 16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现有一级**重点*2个,涵盖二级**重点*15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48个,一级*北京市重点*2个,二级*北京市重点*8个,北京市高精尖*2个。,学校现有 6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一流本科课程,3个*教学团队,1个基础*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获得*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21项。,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 56个。其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4个,*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学校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成果作为*的中医成果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成为中医行业标准和*标准。《灸用艾绒》和《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第三部分:问诊》成为*标准。,学校现有中医、中药、生命科学、针灸推拿、岐黄、管理、护理、人文、马克思主义、国、国际与港澳台工作部(国际、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部、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北京中医药**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北京中医药**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中医药**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学校现有*临床医(北京中医药*东直门医院)、第二临床医(北京中医药*东方医院)、第三临床医(北京中医药*第三附属医院) 3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搭建了区域标志性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平台,建立第四临床医(北京中医药*枣庄医院)、第五临床医(北京中医药*深圳医院)、第六临床医(北京中医药*房山医院)、第七临床医(北京中医药*孙思邈医院)和第八临床医(北京中医药*厦门医院)。另有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17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临床重点专科17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4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3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44个。,建校伊始,学校就成为新*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到目前已为 94个*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和地区的118所**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合作设立了我国*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医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我国*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持续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学校于 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魁茨汀中医医院,开创了**在海外办中医特色医院的先例,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典范。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首创了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北中医方案”,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俄罗斯中医中心成功取得俄罗斯联邦医疗机构资质,成为俄罗斯*家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中医特色医院。澳大利亚中医中心积极推动针对西医生的中医学历教育,两届中医学硕士学生已经成功毕业。美国中医中心瞄准中医特色及医学前沿,围绕癌症、癫痫、儿科疾病、生殖疾病等成功举办多次高端学术会议,正成为中美两国在医学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学校主办有《北京中医药*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 4本高水平学术期刊,是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等的重要学术交流和宣传推广平台。《北京中医药*学报》入选北大核心、科技核心和CSCD数据库,入选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和《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荣获“*精品科技期刊(F5000)”“*高校精品科技期刊”“*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等。,迈入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守正创新作为发展思路,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全面建成中医药特色世界一流*而不懈奋斗!
北京*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数学、概率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科学、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理学、大气与海洋科学、天体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球化学、*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世界史、历史学、哲学、宗教学、法学、金融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
北京*(简称北大,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创建于1898年,坐落于北京市,前身是京师*堂。该校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近现代*所国立综合性*。北京*是*“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且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是九校联盟、亚洲*联盟等联盟成员。
1、北京中医药*西校区邮编是100029。
2、北京中医药*(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重点*,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3、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新*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学校的蓬勃发展,为该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为满足更多的各国求学中医药者的需要,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该校成立了“*传统医学国际培训中心”,1988年更名为“国际培训部”,1996年又更名为“国际”。
5、下设一室二科,即留学生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涵盖了培养教育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行政与后勤管理职责,形成了教学管理与生活管理相对独立的对外高等教学实体。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